首页 周易 正文

周易发掘-周易考古发现

周易 7

文章阐述了关于周易发掘,以及周易考古发现的信息,欢迎批评指正。

文章信息一览:

失传3000年的《易经》,现身贵州老人手中,专家说了什么呢?

1、至此,事情才变得明朗起来,原来,我们一直认为失传的《连山》,居然成了一家族的秘传古册,也难怪《连山》从未出现在世人眼中。而《易经》三易都现存于世,对我们来说,便是天大的喜讯!作为中华第一经,《易经》所概括的“其大无外、其小无内”的哲学思想,影响了我们数千年之久。

2、专家在听闻该消息后,便马不停蹄赶到了老人家中。老人名叫谢朝海,已经76岁了,他说自己是是《连山》的第7代传人。每一代传人都会用毛笔将该书誊写一遍,然后将上一套烧到祭祖,而他手上这套正是民国那会传下来的。随即,谢朝海便拿出了该书,足足有5套。

周易发掘-周易考古发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其实《易经》本来有3本,包括《连山》《归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其中《连山》和《归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《周易》。 近几年,一位81岁的贵州老人声称自己手中有一本失传3000年的《连山易》,他是此书的第7代传人,每代人都要抄写一遍书后,将上套书祭祖,他手里的这本抄写于年间。

传统《国学经典——周易》的发展历程

易学是以《易经》发其端绪的。《易经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,它是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组成的一部完整体系,而符号系统应在文字系统之前形成,也就是说,在我国文字出现之前,就有了《易经》的符号系统。

易学,源起于《易经》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。它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构成,其中符号系统的形成早于文字。换言之,《易经》的符号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存在。易学的起源与人类对事物吉凶的预测需求密切相关。预测吉凶反映了人类行动的目的性,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。

周易发掘-周易考古发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《周易》作为“六经”之首,自然成为群书之冠,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,影响深远。历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多源于《周易》的启发,无论是两汉经学还是魏晋“新道家”的谈玄,都将《周易》列为重要经典。如果没有《周易》的启发,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无法建立。

《周易》:并非《易经》,《易经》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《连山易》,在商朝时期产生了《归藏易》,在周朝时期产生了《周易》。《连山易》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,由伏羲氏所创。由于时间的原因,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已失传,只剩下《周易》。

关于周易发掘,以及周易考古发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扫码二维码